NEWS

【南开百年周恩来纪念讲堂】两代南开人,共助百年庆

南开是两代人青春的起点,也是两代人回报的原点。


这一家四口人都于南开毕业,也同为讲堂捐赠。


作为南开学子、老南开人,南开的恩情他们永远难忘,“能为南开的发展建设尽一点儿微薄之力,是一种欣喜和安慰。”

一家四口助力百年校庆


2017年10月,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校友傅桂敏女士看到深圳南开校友会长微信群中“众筹南开百年周恩来纪念讲堂”的转发文,当即决定参加。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马上告诉了远在新西兰的父母。他们也有同样的反应,并且非常赞同这个活动,也为母校高兴。”


傅桂敏女士的父亲傅金枝、母亲刘达玲都是南开大学1960级物理系的学生,作为南开学子、老南开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南开的恩情永远难忘,能为南开的发展建设尽一点儿微薄之力,是一种欣喜和安慰。”

1.jpg

傅金枝(第二排中间)与同班同学在南开大学留影

2.jpg

物理二系60-4班全体女生(左一为刘达玲)

父母是老南开人,傅桂敏女士也再续南开缘,于1986年就读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她的丈夫张文军是1983级计算机系本科生及1987级国际经济系研究生。


这一家四口人,都于南开毕业,也同为讲堂捐赠。


“母校邀请近20万校友共同捐助修建这座百年大讲堂,此倡议非同凡响,比由个人或者某几个团体捐助更有意义。”傅女士认为这样的捐赠活动让荣誉直属于大家,会大大加强历届毕业校友的参与度。


在傅女士心中,周恩来总理是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灯塔,也是一个时代的良心。“周总理是南开大学最杰出的校友,总理名句‘我是爱南开的’在南开人中代代流传。母校百年校庆之际修建‘南开百年周恩来纪念讲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她的话语铿锵有力。


作为南开百年周恩来纪念讲堂的筑巢人,傅女士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这个建筑非常现代,甚至是前卫的先锋风格,能在未来很长一段岁月中不落伍,并且能成为南开大学未来的标志性建筑。”


两代人的南开爱情故事


同一所学校里,承载了两代人的爱情故事。


傅桂敏的父母傅金枝与刘达玲1960年入读南开大学,是物理系的同班同学,日常学习、活动几乎天天碰面,了解逐步加深,日久生情,就走到了一起。


到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傅金枝与刘达玲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单位,这样的顺利也促使他们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始了共同的新生活。

3.jpg

傅金枝与刘达玲合影

时隔二十多年,新的浪漫在这里生长。


1987年暑假,经济学院聘请著名经济学家拉尼斯教授来短期讲座,林毅夫担任课堂翻译。早上学生们已经就座,教授正准备开始讲课。


“他急急忙忙地赶来,差不多迟到了,也不知道脑子哪根筋坏掉,边上的空位他不坐,非得让一大排同学起立,众目睽睽之下跻身进来坐到了我身边来。”


这是傅桂敏回忆与先生相识的场面。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她与先生张文军就这样认识了。


“日后慢慢岁月之中,我们之间更多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回忆。我们的南开园因而在回忆中也更加甜蜜幸福。”傅女士曾在自述里写到,“在大学里,我与他一见钟情,他使我们的爱情落了地,比美好还要美好,比甜蜜还要甜蜜,我称他为‘我的古希腊美神’,这名字来自于果戈理的《伊尔的美神》。”


爱在南开,忆在南开

“现在南开大学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可以说是爱在心中,情在回忆中。”


傅桂敏夫妇最近重返南开校园是在2017年10月,“感觉八里台校区有了不小的变化,一座座新建筑、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比我们在校期间更加美丽。”夫妇二人希望能在百年校庆之际去参观津南校区,“津南新校区在网上看过,相当漂亮壮观。”

4.jpg

傅桂敏与丈夫张文军2017年南开98周年校庆返校留影

傅女士的父母已在新西兰定居二十来年,每次回国,两位老人家都会去南开校园看看,再走一走大中路,再去三食堂吃顿饭。“我们都希望南开在大力发展津南校区的同时,能尽力修缮维护好八里台老校区,这里是南开大学的根基,她承载着许许多多老南开人的回忆。”

“在我父母这个年龄,记忆力已经大不如前,常常是刚刚经历过的事儿,一眨眼就忘了个一干二净。可也奇怪,在母校南开大学那些美好的记忆,却像刀刻斧凿在脑子中一样,历历在目,历久弥坚。他们清楚记得当年所学过的课程、先生的风采、政治活动、学校领导、实验课题等等。”

对于傅金枝和刘达玲两位老人家来说,南开的烙印,早已深刻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

南开是他们两代人青春的起点,也延续着两代人的南开情结,“南开留给我们的记忆就是美好,单纯的美好。我父母已经毕业离校50多年,主楼、马蹄湖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梦中。在梦中他们会重返南开园,当然那是60年代的校园……

新闻来源:南开新闻网